在整形行业呈现高额利润和快速发展态势下,出现了经营不规范和诱导年轻消费者现象。针对青年人的医疗整形中存在着乱象,商家以低价宣传、技术速美、“美丽贷”等多重消费陷阱,诱导青年人跻身整形消费。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整形市场,防止青年人误入“整形”消费陷阱的建议。胡卫认为,当前亟需对整形市场进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及行规;进行价格指导等多元协同治理,同时对青年人开展价值引导并增强其整形风险意识。
在2020年整形产业的消费者中,18-35岁青年群体占比71.1%。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速22.2%,消费者中62.1%购买过手术类的项目,全国超过8万家生活美容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仅约1.3万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约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为此,胡卫提出了如下方面的建议:
1.出台规范整形业的法律法规。医疗整形作为新兴行业,亟须完善相关法律及相关细则。如设置整形业的准入机制,明确提供整形服务内容,特别是手术类医疗整形服务人员的资质和执业范围等,公开展示其相关审批文件及服务资质;明确行业经营范畴,并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开展除容貌修复等必要医疗之外的整形项目;规范整形广告相关法律,禁止夸大整形效果、宣扬性别歧视和隐瞒手术风险等广告宣传;完善适用于整形民事纠纷的调解细则和诉讼司法解释。
2.进行价格指导,减少消费陷阱。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标准给予整形机构相关服务项目价格指导,杜绝整形业的价格不透明和野蛮经营,设置指导价格查询官方平台,并对未获得国家安全认证的整形项目予以坚决取缔和通报。同时,应对其项目的贷款消费等制定严格标准,并限制没有经济收入能力的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群体的“美丽贷”。
3.多元协同,治理整形业暴力问题。针对整形业中的违法、甚至暴力威胁消费者群体生命及健康的整形机构予以重点治理。在市场管理相关部门成立针对整形治理的办公室,重点督查投诉、上访及纠纷频发的整形机构。建立市级整形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的行业标准执行和监督职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鼓励和奖励消费者举报整形机构的违法行为。
4.价值引导,提升青年人理性认知和整形风险意识。整形产业推崇的标准化“商业美”,不应成为衡量美的标准。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应对年轻人加强整形风险的宣传教育,通过主流媒体平台、视频网站的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整形风险,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从商业化的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