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非遗 非遗动态 非遗人物 非遗地图 非遗体验 非遗研究 非遗互动问答
非遗互动问答
网友提问
发表用户:Aurora
提问时间:2025-07-23 11:05
已回复
[问]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在“传习场所 产业转化”方面有哪些创新性政策?
非遗传承不仅需要技艺传授,更需要市场化能力培养。今年国家或地方是否出台了针对传承人“传习场所建设 产品产业转化”的专项政策?例如资金补贴、场地支持或产业链对接的具体措施?
官方回复
回复用户:中国企业网
回复时间:2025-07-23 11:06
非遗传承人培养从“单一技艺传承”转向“技艺+产业”双轨培育,相关政策聚焦“传习场所升级”与“产业转化赋能”。传习场所建设方面,财政部联合文旅部印发《非遗传承人传习场所建设补助管理办法》,明确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建或改造传习所(需满足“教学区+展示区+体验区”功能分区),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2000元的补贴(最高50万元),2025年全国已批准建设传习所1200余个,其中70%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其二,产业转化支持方面,工信部联合文旅部推出“非遗工坊产业升级计划”,对带动10人以上就业的非遗工坊,提供设备购置补贴(最高30%)、电商平台入驻年费减免(首年全免)等政策;浙江、广东等地试点“非遗传承人+设计师+企业”三方合作模式,由政府搭建对接平台,2025年上半年促成合作项目187个,开发非遗文创产品2300余款,其中35%进入商场、景区等主流消费渠道。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非遗工坊总营收达42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5%,其中通过产业转化实现的市场化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41%提升至58%。(数据来源:财政部2025年5月《非遗传承人传习场所建设补助管理办法》及文旅部2025年6月《全国非遗工坊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