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电力”指标是衡量一座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厦门经济特区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厦门、扎根厦门。根植于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窗口,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主动对标国内电力营商环境最高水平,不断提升办电的“厦门速度”,持续创新服务绿色转型,持续赋能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办电的“厦门速度”
申请新增4台1000千伏安箱式变压器——去年11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同安供电服务中心接到一个高要求的施工用电申请。申请施工用电的,是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这是动力电池全球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厦门的第一个百亿元级项目,也是同翔高新城的重量级项目。
项目施工用电需求急,但该企业刚落户厦门,手续、资料不完整。“我们便实施先导式办电,把流程前置、时间缩短。”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同安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叶素娟介绍,去年11月20日,该项目临时用电4台箱变成功送电,创下了从用电申请到施工用电仅15天的纪录。此后,同片区二期4台1000千伏安施工用电箱变安装工程也在去年12月3日方案确定后,于12月18日完成竣工送电。
厦门市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纪超群说:“供电公司在设计规划前期就提前介入,施工更是连续刷新‘电网速度’,为同翔高新城的起步和腾飞提供了有力的供电保障”。
项目建设,施工用电是第一步。电提前送一天,项目就早一天投产。数据显示,厦门供电公司创新融合“电力+招商”模式,累计实施“先导式”办电1200多项。
今年8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在福建省首创“开门接电”模式,率先在集美软件园三期建成“开门接电”示范区,实现企业“送电上门、拎包入驻”——企业落户园区,接电“零距离、零成本、零等待”。这一创新模式预计为示范区企业节省投资约3000万元。
“企业未到电先到,这种创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园区的营商环境。”厦门信息集团项目负责人曾璟说。
全国率先的“零投资”政策
“工程建设预算要60万元左右,可最终只花了不到25万元。”今年3月7日,厦门市华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新变压器正式投用,为新型农业生产注入更加充足的电能。公司负责人庄元福说,由于享受到了好政策,工程省了不少钱。
厦门市森山幽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方重庆也为好政策竖起大拇指。该公司地处偏远的深山野岭,施工难度极大,为了让企业尽快用上电,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组织员翻山越岭架设1700米的高压电缆,整个外线工程为客户节省了265万元。
他们口中的“好政策”,是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用电申请容量在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外线工程建设“零投资”政策。这项政策实施近两年来,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增效,累计为中小微企业节省建设成本1800余万元。
今年以来,厦门市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再次加大惠企政策力度,明确全市范围、全容量10千伏及以上电力客户外线工程由政府出资,实现客户外接电力设施建设全面“零投资”,仅此一项预计一年可为企业节省3.6亿元。
绿色“电碳生态地图”
电碳生态地图是以电力大数据融合链接煤、油、气、热等其他各类能源消费数据,建立专业模型绘制的数据平台系统,打通“电-碳-能”数据链条,实现从电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动态展现。
厦门太平货柜公司就从电碳生态地图中尝到了甜头。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利用电碳生态地图为其量身定制用能提升方案。企业依据方案启动实施3.91兆瓦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69万度,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678吨。
“绿电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厦门太平货柜公司总经理潘春凌介绍,公司已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厦门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具备较好的绿色发展基础。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亟需建立客观、直观、精准的碳核算评价体系,电力在能源消费端占比最大,电力大数据具有实时性、精准性和普遍性覆盖的优势,在碳排放核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2021年,国网福建电力、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联合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内建立首个电碳生态地图,有力支撑政府科学降碳路径研究,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绿色低碳技术引进和研发提供精准导航。
“通过电碳生态地图对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及节能增效水平的精准画像,供电公司能够为减排潜力大或减排困难企业开展有针对的‘供电+能效服务’,加快企业低碳转型,带动绿色新型产业发展。”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营销部能效管理中级师叶鎏芳介绍。
目前,电碳生态地图已涵盖厦门160余万户用电客户,并实现了每月动态更新,高效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用能转型。(记者 付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