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水泥行业要牢牢守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条底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2022-03-10 16:25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水泥行业要牢牢守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条底线

600张来辉2.jpg


  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各行各业坚守的底线。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就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


  张来辉认为,水泥行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有了水泥才能使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安得广厦千万间。同时,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煤炭、电力,原料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因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被戴上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帽子。为此,既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又要加大技术升级和改造力度,减污降碳,降低能耗,成为每一家水泥企业和每一位水泥人实现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绕不开的课题。

  2021年以来,海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号召,走生态文明与企业发展共赢之路,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研发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节约资源能源,降低各类消耗,大力研发碳科技,拓展环保产业,全面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张来辉结合海螺集团的实践成果,阐述了推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的一些做法。

  海螺集团一直专注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海螺集团在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世界首个水泥窑碳捕捉示范项目和干冰生产线,建成国产化高温高尘SCR脱硝系统、国内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利用旗下企业全国布点的优势,快速做大光伏、风能发电和储能电站等新能源产业,建成19个光伏发电站、3个储能电站、1个风力发电项目,2021年光伏发电1.63亿度,储能2464万度,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逐步建成零外购电工厂。

  在发展实践中,海螺集团不断提高绿色标准,排放水平创新低。海螺集团大力推广应用高效收尘设备、水泥包装发运清洁化运行系统、码头雨水收集系统、富氧燃烧等节能环保技术,全面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对比水泥行业国家排放标准,海螺各类污染物排放全面优于国家标准,主要排放物指标已实现减半,甚至更低。通过综合能效技改以及SCR脱硝技改的实施,煤耗、电耗及各类排放指标均取得显著的降低,对节能降耗、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下属子公司重庆海螺1#熟料生产线综合能效提升改造后,吨熟料标准煤耗达到95kg/t以下,吨熟料综合电耗下降2kwh/t;达州海螺1#熟料生产线SCR脱硝改造后NOx下降至40mg/m3。

  为了建立科学绿色低碳发展的运营模式,海螺集团持续推动模式转型,建立科学有效的碳资源运作机制。2021年8月,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建材行业培训中心和碳管理体系认证服务中心,推动水泥行业碳的资源化管理。同年9月,以低碳、零碳、负碳为目标的三碳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以碳基金、碳金融等为橄榄枝,筑巢引凤、聚才引智,促使金融资本和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同时建立合伙人制度,实现公司化运作,协同发力,推进“双碳”工作。作为水泥行业领军企业之一,海螺集团在推动行业“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管理和规模优势,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是关键,多年来海螺集团一直致力于发展降碳科技,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海螺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创新成果激励,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螺构建起“一中心多平台”的创新管理模式。集团通过研究水泥生产替代燃料、替代原料、低钙熟料、无(少)熟料水泥等技术,以减少碳酸盐原材料的使用,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2018年集团在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开发建设了首条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之后,2020年又在枞阳海螺建成了国内行业首个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项目投用后年减排二氧化碳达20万吨。

  在科技攻关进程中,海螺集团走产学研结合共降碳之路,协同处置齐发力。2021年以来,集团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二氧化碳资源化联合实验室、新材料与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甲醇SCR脱销技术联合实验室,积极研发清洁能源利用、燃料替代、减污降碳迭代、二氧化碳市场化应用等方面技术。通过与一流科研院所合作,海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数字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同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固废、危废,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了167套垃圾和固废危废处理环保项目,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设计规模1700多万吨、工业固废危废设计规模900多万吨,解决了二噁英污染和垃圾围城的难题。

  张来辉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水泥不是落后产品,传统行业也不等于落后产业。只有实现绿色转型,不断在“减”上下功夫,在“强”上花力气,才能摘掉高能耗、高排放的标签,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张来辉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标准,科学看待和重新定义高耗能或资源型等产业的属性及特征,分类区分界定基础制造等领域的能力与水平。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大型企业都在国外建厂,水泥产品以内循环为主,产量决定于国内需求。建议不要将水泥行业,笼统冠以“两高一资”之名,列入另类处理。取消在项目建设、投资融资、贸易财税等多方面的不正常待遇。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确定不同行业的施策范围,反对“一刀切”,应该关注用更低的污染排放、更低的能源消耗生产国内需求的水泥产品,进一步引导建立只有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没有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的思想。2021年,国家发布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121),对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都做了规定,以此做为是否高能耗的判定依据。环保绩效考核做为是否高污染的判定依据。树立标杆企业,鞭策“后进”,推进水泥行业的绿色转型。

  其次是组织开展企业白名单试点工作,将能耗低、排污低的水泥企业纳入白名单,围绕工信部下发的水泥产能置换方案,给予新建、改建上的鼓励,建设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背景下的水泥生产示范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建议相关部委要严格执行水泥产能置换方案,杜绝无效产能置换和“僵尸”企业死灰复燃。

  再者就是有序开展节能工作,杜绝“运动式减炭”和“运动式能耗管控”。有时一个月一个省份或地区为控制能耗,要求集中停产,甚至拉阐停电,既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因打破了供需关系,造成价格波动。同时造成其它区域产品长途转运,补充当地供给不足,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增加,反而不利于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控制,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

  同时,为鼓励水泥企业发展替代燃料和清洁能源,建议在科研上给予资金支持,在水泥企业利用工厂构建筑物和矿山建设光伏式和风力发电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做为燃料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张来辉最后呼吁,水泥企业利用水泥生产工艺特点,开发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危废项目,成为了环境净化器,建议相关部委对现有的处置技术组织调研,选定最优方案,制订标准。
点赞()
上一条: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面对国际诡谲奇瑞又将如何作为2022-03-10
下一条: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集团副总经理丁士启:建议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免征购置税车船税至2025年2022-03-10

相关稿件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来辉:加速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2022-03-10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落实“双碳”目标推进绿色新基建 2022-03-07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集团副总经理丁士启: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稳中求进 2020-05-24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以双循环谋篇 为高质量布局 2021-03-11
张育彪:把质量强国作为 新时期发展重大战略 2017-03-14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