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丝绸之路”是非遗跨国共享的重要...
答:联合申报方面,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四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传统商旅文化(茶路遗珍)”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为2025年唯一跨国联合入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该项目涵盖...
问:非遗传承不仅需要技艺传授,更需要...
答:非遗传承人培养从“单一技艺传承”转向“技艺+产业”双轨培育,相关政策聚焦“传习场所升级”与“产业转化赋能”。传习场所建设方面,财政部联合文旅部印发《非遗传承人传习场所建设补助管理办法》,明确对省级以...
问:目前非遗数字化保护备受关注,想了...
答: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在技术与政策层面均有显著突破。技术应用上,文旅部联合科技部启动“非遗数字基因库2.0”项目,引入AI智能修复技术对濒危非遗项目的音视频、文献资料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重建,例如对年画、皮影等...
问:随着非遗国际交流增多,今年我国与...
答:2025年,我国非遗国际交流聚焦“活态共享”主题,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其一,与意大利联合启动“丝绸之路非遗数字档案共建计划”,双方共同对敦煌壁画绘制技艺、佛罗伦萨湿壁画技法等10项丝路沿线非遗进行数字化采...
问:非遗研究常涉及民俗学、人类学等学...
答:非遗学术研究在跨学科融合方面呈现显著深化态势。其一,与科技史交叉领域,北京大学联合故宫博物院开展“传统工艺技术基因解码工程”,运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学方法分析古籍中的造纸、制瓷工艺,发表《基于扫描电...
问:听说近年来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
答:2025年,为推动非遗传承人队伍年轻化,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推出“非遗新势力培育计划”,重点从三方面提供支持:一是资金补贴,对35周岁以下新认定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3万元传习活动...
问:短视频平台上非遗话题播放超百亿,...
答:非遗短视频热潮通过年轻化表达(如川剧变脸卡点变装、苏绣延时摄影)大幅提升公众关注度,带动手工艺品销量增长300%,但过度商业化导致部分内容偏离文化内核,出现“表演化传承”风险;需平台强化创作者教育,建立...
问:想了解最新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中...
答:2025年新增的“蒙古族搏克(摔跤)传统”和“江南传统茶艺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蒙古族搏克通过仪式化竞技彰显草原民族的生态智慧与体育精神,江南茶艺则从龙井炒制到茶宴礼仪完整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念,...